2024.01- 至今
万利私网一比一17140564999万利一比一17140564999
万利私网一比一17140564999鲁迅:我用生命写的文章,后人却用它来布置作业
翻开中国现代文学史,沿着作家名录从A到Z细细检索一遍,如果你还能找到第二位作家能像鲁迅先生这样,在去世八十三年后,依然牢牢地占据着互联网上的话题热度,文字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被引用,仿佛永动机一般不停歇地为中文世界生产着各式各样的素材。 那你最好认真地检查一下他的名字,看看是不是鲁迅先生181个笔名其中之一。
对于每一个中国读者来说,鲁迅先生的形象,想必都很复杂。他老人家起初是中学时代“背诵并默写全文”的恐惧大魔王;但等到“少年不知鲁迅意,长大已是书里人”后,却又变成了能给人无穷力量的大先生。
他是预言家、革命者;是手握投枪的勇猛战士,也是才华横溢的设计师;他更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迅哥儿,他的轶事、照片甚至已经被解构成了一种幽默的符号,戳破了无数人的笑点。
但也许就是因为这种复杂,让鲁迅先生距离我们未免远了一点。所以,我们不妨先忽略掉这各种光环,来思考一个小问题: “我们该如何认识鲁迅先生?”在我看来,鲁迅先生首先是一位小说家。 你可能从来都没有真正意识到,他的小说写得到底有多好?
有句话形容被天赋眷顾的人:“条条大路通罗马,只是有些人就生在罗马”,但到了鲁迅先生这里,这句话应该改成:“有些人生在哪里,他出生的地方就叫做罗马”。
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小说就展露出了极高的天赋,这篇小说叫做《怀旧》,是用文言写的,借一个在乡村私塾里就读的九岁男孩的视角,写了辛亥革命在乡间不同人群之间引发的反应。 很多人都以为《狂人日记》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小说,其实不是,不过这也不奇怪,因为这篇发表于《狂人日记》七年前的小说,有段时间连鲁迅先生自己都忘记了。
1934年5月6日,鲁迅先生致杨霁云的信中这样写道: “现在都说我的第一篇小说是《狂人日记》,其实我的最初排了活字的东西,是一篇文言的短篇小说,登在《小说林》(?)上。